分类 乱bb 下的文章

《奇迹笨小孩》观后感

image-20221203174650532

image-20221203174732232

一下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年仅20岁的打工仔“景浩”,为了给患病的妹妹筹集做手术的钱,决定将一批手机的零件逐一拆下来回收再用。由于时间紧没有定金,景浩面临金钱和限期的双重压力,但最终凭借超强的意志和群众的帮助,完成了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景浩既当哥哥又当父母,还要肩负起厂长的重任,面对生活的重压他没有选择屈从和妥协,而是通过不懈的努力,与“奇迹小队”共同奋斗创造更好的人生。

电影的节奏大概是先上再平再上再下再上

image-20221203155020102

大概这样

前期看的时候觉得这个人很厉害,通过电影的摄影视角,我了解了景浩是如何靠维修手机,开店,还有维修家电来谋生的。

电影的开头所描绘的是景浩在没有经历后面情节之前的日常生活。

早上起来,送妹妹上学,接受维修家电的订单,写一些教程,和华强北的老板对接工作。

看到他和邻居打招呼的笑脸,可以看出其实他的人际关系虽然不会在物质上对他有所帮助但是确实是有精神上的帮助。有一个细节是电影中具体刻画的,就是景浩在收华强北老板的钱的时候对钱的零头斤斤计较。这里就可以看出他的性格是那种不会让自己吃亏的性格。电影展现出这一幕应该是想从侧面写出他的经济困难。这里也为后面的遭遇埋下了伏笔。

平常的一天结束了,不平常的是它的兄弟找到他让他收一批货,收一批电容坏掉的手机。

这边景浩在经过了反复的心里斗争还是败给了他人的诱说以及确实是需要钱的心理。

他应该是明白单单靠经营一家小小的手机维修店是不足以满足在未来一两年内凑出妹妹的手术费的。

他最后还是决定拼一把,抵押了自己的房子。

到目前为止还算是比较正常的展开。

算是一个上升的情节。

在这之后如果一切正常的话,景浩是可以靠着做翻新机的生意来实现人生的翻盘。

所以这个时候任务就变成了“卖出翻新机”

于是他就到华强北,联系了几家出售翻新机的店,算是下游。

第一次做这种上游供货商,多少是有一点稚嫩,一下子就把全部的货源告诉了别人,这样做确实是会让人眼红,可以说如果没有后面的打击翻新机,他的生意估计也不会好做,就变成我们喜闻乐见的同行打压,最后靠着自己努力力压同行的爽文了。当然电影没有这样展开。而是来了一个外部的因素,算是“天灾”

image-20221203160908412

这里也是很给力的给了一个环境描写,来衬托景浩的心情吧。

明明是一个很开阔的场景,在这种色调的处理下配合着播音员对打击华强北商业区的报道陈述,再联想到主角的命运,确实是会有一个很压抑的感觉。

景浩这里就穿着自己的小雨衣,试图通过合同来弥补自己的损失,想钻一下空子。但是人家老板也不会做亏本买卖,明确的告诉他不收。

其实我在看着一段的时候一直有一个疑惑,因为电影的旁白给的是“半个月后”

我在想如果他要是在半个月内就处理掉了那批货是不是没有后面那些事了?

电影中,景浩在收这批货的时候,就问他的小伙伴陶志勇,这批货怎么会砸在这里,他说是一个老板“进去了”,就是在监狱享受国家补助一日三餐。我在想这边没有明确说为什么会进去。大概率就是走私被抓了,景浩也没上心,反而就对价钱烦恼。这边或许就有暗示这批货不干净,以及暗示国家会对由走私手机而引申出来的“翻新机”进行打压。

翻新机其实故名思意就是翻新的手机,我把破的手机翻新了,以一个便宜的价格卖给你,就当是翻新机了。但是对手机的来源?嘿嘿,你别问。这个行业水其实挺深的。有需要就有供给,有钱不赚那还是人吗?我猜想手机的来源可能是电子洋垃圾

20220605172425746

image-20221203162615692

洋垃圾的打击是在2017年才开始的,而电影中的时间线是从2013年开始的

image-20221203162728214

也就是在打击洋垃圾之前。其实在我国颁布洋垃圾禁令之前曾经一度是鼓励洋垃圾进口的,没办法手机制造业太拉跨,或者说是整个的制造业,都需要靠着进口洋垃圾来实现技术上的学习和进步。

回到电影。

因为我并没有把景浩那种会修手机的才能作为一个类似于“金手指”一样的外挂来看待,所以我理所当然的认为在华强北会这一块的人才应该比比皆是,他完全可以降低一点价格,将有问题的手机直接出售。算是直接中间商赚差价了,我能想到的原因或许有两个。

一:没有人脉基础,就是说你说你这手机只有电容有问题,你看我信吗?

二:想多赚点钱,一部电容坏了的只有专业人员能修的手机哪里有已经修好了的翻新机来的钱多?

没有人脉基础,这是肯定的,像是别人上门来买教程,亲自过来连个零头都不给省,平时是笑嘻嘻的,真的有事会给你兜着吗?还有就是,确实是没有见过这么多的钱,一下子就想要全部拥有没有看到背后的风险。可能对于那些会做生意的人来看,必定是先放出一半,先不亏,老子有言“不失其所者久”在我看来,那家小店,还有那些人脉就是基本的东西,是不能随意的拿出来的。可以说像景浩这样直接莽的一点后路都不留的,确实少见。毕竟,大部分这样做的已经gg了,不会再见了。

这一部分的情节是很符合前面剧情景浩所展现出来的形象的。

后面,他也是把“莽”贯彻到了极致。直接冲到人家手机公司里,问人收不收零件,且不说会不会被人当成神经病不说,就是这货源来的也很可疑,没有报警就不错了。

是一个这种励志剧常见的剧情,一个有理想的年亲人受到因循守旧的代理人的欺压,直接越过代理人,找到真正的领导人领取主线任务。

电影在这里就是又给出了一个希望给景浩,赵振昌就是赵总给了景浩一个希望,就是如果他的这批零件如果良品率可以到85%就回收。

电影应该是从这里引入了主题,作为一部贺岁片,想要表达应该是对改革开放这个主题下中国人民所展现出来的创新精神敢想敢拼精神的一个赞颂。看一下电影的大地图就知道了,“深圳”,中国最早的经济特区之一。也可以是说中国改革开放中对外开放这一部分的起点。其实就电影所发生的事来讲,如果仅仅是浮于表面的事不管是发生在哪里都是可以的,但偏偏就发生在深圳,为什么?应该就是有这种象征的意义在里面的。

电影从这里就真正的开始了,沿着主线:“拆手机买零件”

一共是经历了下面两个支线:

  1. 租工厂
  2. 招工

租工厂是在一个废旧的小的加工地里面,从这里开始的电影主基调都是向上的,充满希望的,包括后面的招工也是一样的,电影做了一点戏剧的效果,用夸张的手法,刻画了,一群社会底层人民的肖像,在令人捧腹之时也是从侧面表达了当时人与人之间的温暖。这一部分就是用了蒙太奇的手法直接掠过作为电影的一个过度。

转折点是刘恒志的婚姻以后,景浩因为欠了太多的房租而被房东赶了出去,被迫四处漂流。

这个也是电影整体基调的转折,在叙述完主角团的群像之后有了一个情感基础,电影通过详细的来两个低谷:手机被偷,手指受伤

这两个是连在一起的一个因果关系,因为搏斗而让景浩的手受伤从而失去了获取经济来源的能力,这其实是把他从一个循环中给提出来。就是本来是房子没了,好,大不了住工厂,进度慢了,好,加点班都一样,还有两周的时间就交货了,假如一切都顺利的话,在两周以后就应该是结束了。但是命运(导演)还是微微一笑,把赖以维持这个平衡的经济来源给拿走了。

景浩为了生存不得不向李经理寻求帮助。很正常的拒绝了以后,景浩在空地上抱头痛哭。这个时候他其实承担着几个方面的压力:

  1. 来自团体内部的压力,没有钱发工资了,难道还能白嫖不成?
  2. 一直以来的外部压力,没有地方可以开工了,妹妹有木的救啦。
  3. 来自自己内心的压力,我觉得通过李经理的几句话,还是很难不怀疑赵总的承诺是否有效。

比起前面的两个压力,我觉得第三个压力是最难受的,因为目前的一切行为是建立在“赵总的承诺有效”的这个基础上。这就相当于盖房子的地基,房子都快盖好了,你告诉我地基没有建。确实是一件会让人崩溃的事情。

我觉得后面的几件事都是有一点理想的,像是有了情感基础的主角团,放弃了白嫖工资反而开始牺牲自我寻求团队的生存,还有就是赵总确实是接收了那批零件。

不过作品本来就不是为了反映生活,而是作者个人哲学的凝聚表现。

后面的结尾有一点仓促了。在交代完大家可以帮忙,就什么都不顾的去做了。

这些都是一个镜头就概括了。

结局就是喜闻乐见的在一起经历了重大的挑战以后,完成了任务,每个人都得到了奖励。很像传统小说的结尾。最后的一个镜头算是彩蛋吧,景浩自己创立了“好景通讯”,连着主角团的每个人都有光明的未来。这个很像之前的一部剧《开端》的结局。是一个弥补了遗憾的结局。

总的来讲,电影用清晰的、富有起伏叙事结构,表达了对一直发展着的改革开放的赞颂,还有对努力改变自身命运的人的赞颂。是一个鼓励奋斗和努力的片子。

完。

最后吐槽叫“好景通讯”真的卖的出去吗?coolapk_emotion_63_liuhanhuaji

image-20221203173859873

移动k1,现在是不行了

2022-11-05_13-12-24

应用中心的服务器已经连不上了

image-20221105131325427

在手机自带应用商店里下载一个app,下载完成、进入安装界面后,按“挂机键”返回主页;在手机自带文件管理器里找到刚才在应用商店里下载的app对应的apk文件存放路径(Android——data——com….ppstore——cache——apk),记住它;在电脑上打开这个路径,进去后把这个apk文件拷贝出来;之后,在电脑上下载好你想安装的app的apk文件,把这个apk文件的文件名改成刚才拷贝出来的那个apk文件的文件名(之所以拷贝出来就是为了方便复制文件名);把改好名的apk文件拷贝到手机上(比如放到Download文件夹里);打开手机文件管理器,进入Download文件夹(或者你刚才放到的那个文件夹),找到你拷贝进去的apk文件,点“选项”——“选择多个”——上下选择,之后点“确定”选中这个apk文件——点“选项”——“复制”,这时窗口刷新,之后一步步进入那个在应用商店里下载的apk文件的存放路径,在那个apk文件上点“选项”——“粘贴”——弹出窗口问是“替换”还是“均保留”,选“替换”(默认)——点“确定”。之后还是点“挂机键”返回主页,点击手机应用商店的图标,这时你会发现,app安装界面上显示,即将安装的app就变成了你想安装的那个app。正常安装即可。成功。

像是上面的那些方法都不行了

然后就是像adb的 爱adb install -r -d 的强制安装也会应为权限不足而不行。(没有root)

啊,真的是。

image-20221105131727323

“我不能把时间接着花在这上面了。”

本来想用投屏控制器,结果也不是很行。难受
![2233娘_大哭](https://pan.heky.tk/d/博客图片/B站表情\2233娘[2233娘_大哭].png)

我发现就是如果picgo的图床是用的github免费仓库的话那么直接放到博客里面就会出现显示不出的情况。
如果是直接的把cdn的链接贴到浏览器里打开会发现显示的已到达使用的上限之类的话。
其实picgo的GitHub的结合,在我冲浪了这么久之后发现那些写这种方法的人基本就是介绍说配合着typora来打造个人知识笔记之类的,一开始就不是蹦着做博客的外链图片去的。
其实如果是为了做图片的外链确实是有很多种不同的路可以走,比如有些虚拟主机是可以支持直接浏览文件目录的,就可以专门开一个号来放图片,不仅空间大(公益的虚拟主机基本都是5g的存储空间起步),而且还有免费提供的域名,点击量一天的点位上限基本上也就是几万的那种。可以说是不用担心图片的突然失效,一个很好的白嫖方式。
那为什么还是要用picgo?或者说是用GitHub。
我觉得应该是冲着免费的cdn去的,有了cdn的加速,基本上博客的打开速度就会快很多,然后网站的权重就会有一点的增加,被搜索引擎收录的概率也就高些。其实一开始我没有用picgo的想法,我是用的git上传GitHub仓库,然后使用cdn链接+仓库链接的这种形式。后来就是因为在加图片的时候这样的方式确实是比较麻烦,毕竟你每次要用一种图,git就要打几行代码上传一下仓库,这种重复的劳动会让本来就没有多少的码字心情被彻底的消磨。picgo的话就是很高效,前面刚截的图,后面直接就是ctrl+v直接就上传了,还可以直接复制.md格式的图片链接,直接就可以用,可以说是用的越久就越爽。所以如果不是GitHub的仓库访问限制我现在应该还是这样才对。但是没有办法,那个cdn有访问限制,而且有的时候因为可能是没有科学上网的原因,图片也会加载不出来,在一些特殊的网络环境下也会显示不出,比如说学校机房😅。
我后面就是想说换成国内的仓库或许会好一点,对没错,我其实还有打过gtee的主意,但是当我要诉诸实践的时候,已经是403了(gtee限制了picgo的上传),我后面就是看到picgo还有一个插件就是自定义web的网盘,我就是打算去部署一个lsky的图床,然后用它的api来和picgo来做一个嫁接,但是就是很不巧,它是不支持虚拟主机的,(都用外链了,肯定就是不想用自己的主机),我本来想的很好,先去注册一个freehostcc的主机然后就把lsky挂在上面,然后就用它的空间大概是10gb吧,来做个外链图床,然后就不行,但我还是注册了,现在是做了一个wordpress的博客在上面,这波属于是干会老本了。
我后面就想,既然picgo不行那我就不用picgo了
请输入链接描述
我刚好是翻到了之前写的一些东西,想到了我可以是用网盘的外链。我刚好是有部署alist的网盘程序,所以就用rclone把onedrive挂载到本地,然后图片保存在专门的地方,就可以用像“pan.heky.tk/**”这样的固定链接来用图片了,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多饶了一部(文件的拖动)其他的体验其实是和picgo没有什么差,甚至因为是挂载,我在本地做出的调整会之间同步到图片上,在后期修改的时候就减少了麻烦。所以我就找了“rclone+onedrive+alist”的新的外链图片的路子,而且因为域名是在cf上挂着,相当于还有免费的cdn用。这样想确实high到不行啊
请输入链接描述
这个方案的话相当于就是解决了访问限制的问题。嗯还不错,先这样。

我不是一个适合当作朋友的人。
这是我在很久之前就知道的,但是朋友这个词,在我没有亲身体验过,对我还是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我曾经向往着,想要和一些人做朋友,但事情的结果每每都在告诉我,我不适合。
其实我可以是装着去想要做一个人的朋友的样子,但这对于我来讲真的是太委屈的,我不是很想这样。
高一下的最后几天,我们就是呆在学校的实验室里作为我们的教室等着最后的市统考,因为我不是一个很有时间观念的人,不是很喜欢看表,所以在那一段时间里每天就会起的很早,往往每次我到教室里,教室里就只有几个同学。
那个时候,在一间教室里,我感觉被某种力量划分成了好几个区域。我在的地方就只有我一个人,我的目光就总是会飘到另外的几个区域里,看着他们的笑容洋溢在红彤彤的脸颊上我就止不住的羡慕,人来齐了,我就躲在他们的中间,小心的观察,好像这样我就可以从中获取一点点的快乐,这样的生活好像没有持续多久,很快就考试了,考试结束我们就回到原来的教室。
其实,据我的观察坐在我前面的一个人,也是一个人沉默着度过大部分的时间,看着他的样子,我第一次有了种找到归属的感觉。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有时就会假装不经意间的和他遇到,然后就一起去考试,时间长了,我们好像是熟悉了彼此的存在。
最后一次考试,考的是什么我已经忘了,我只记得那天的太阳很大,在去考场的路上我觉得整个人晕乎乎的,这个时候我问了一个问题,假装不经意的样子,我问他,“你说我们以后会分到一个班级吗?”他说,班级的排列是s型的,我考得好,他考的差,会分到一起的。我笑笑,没有说话。这个时候我不知道为什么有了一种压抑的感觉,迫切的想要逃离我所站的位置,那个时候我以为是太阳太大了我想要快点去考场,回忆起往后日子里发生的种种我忽然觉得可能一切要发生的事情,在我和他的一问一答间早就有了某种命运的注定。
考完就是放假,几天后回到学校,就着急着要去新的班级,我果然是和他分到了一个班,我觉得这一定是老天在眷顾我,没有让我在考完试之后变成一个“孤儿”,我和他很自然的商量做同桌,之后的每一天,我们就是除了早上从宿舍到教室的那一段距离我们一直是形影不离,一起吃饭,一起在走廊外面吹吹风,一起去找以前的同学玩,我们很自然就是成了朋友。
在我刚刚上高中的时候,我们宿舍里就是有那种形影不离的朋友,明明是宿舍的团建,却总感觉我们是两拨人,一个是他们一个是其他人,那个时候我们宿舍就习惯了他们的存在,我也是在那个时候有了迫切的想要找一个朋友的想法,因为我实在是不善言辞,我在宿舍里我总感觉我是得罪别人了吗,为什么我感觉我像是被孤立了,我那个时候常常有这样的想法,时间长了,我被这个自己搭建的牢笼给压得喘不过气,我在一个雨后看着在一个小松下躲雨的狗,有点触景生情,就哭了,嗯哭了。当时在我身边还有我们宿舍的一个人,和另外的一个人,我把我的想法告诉他们,他们默默的听了,告诉我这本来就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我没有必要因为这件事而伤心。在那之后我性格就渐渐变得孤立了,不再去刻意的迎合别人,因为我觉得,真正可以做朋友的人,在相处时是不会有压力的,一切应该就是自然而然的,而不是去刻意的营造。
在我和他相处的那一段日子里,因为我不是一个擅长做决断的人,在我看来他又是一个很精明的人,虽然在某方面他确实是比较强势,但我就觉得做朋友可能就是要带着一种包容的心态,人无完人,既然是做了朋友,那就是要去互相尊重。有一件事一直是我心中的一个芥蒂,在一次吃饭的时候,我们班级老师就提前放学,我们就慢慢的走去食堂,然后在快要到的时候我就说我想要吃面,然后他就是很生气的样子,骂了我一句,我完全是懵了,我想要去反击,但脑海已经被一种震惊给填满,甚至还有点溢出来,我脑袋一时间像是宕机了,嘴巴已经张开,但喉咙像是卡着,一点声音都发不出来,后面还是去排面了,在排面的时候我们还遇到了一个人,是以前的同学,我看着他很自然的上前打招呼,然后又骂了我一句,像是开玩笑的语气,把刚才的事像是笑话一样将给了那个人听,我是想要阻止的,但脑子已经是慢了半拍,看着他和另一个人玩笑的样子,那种压抑的感觉有一次找上了我,在那声音的波动中,我第一次感受到了一点反胃,有点恶心。但是后来我还是妥协了,我就认为可能是他觉得那一位同学和我和他都算是比较熟了才把这件事当玩笑一样讲出来。有那么一瞬间,我开始反思自己,是不是确实是我做错了,我确实是要看好时间,要早点的提出意见。在之后的时间,类似的事情没有再发生,那件事在我们之间像是一件平常的小事就这样在日复一日重复的生活中像是风扫尘埃一样被扫走了。后来就是军训了,不止一次的如果我不按照他想的想法去行动,他就会生气,那个时候我还不明白这之间的逻辑,在我想明白的时候已经是军训的倒数第二天,那一天的晚上视野里的天空被主席台前大功率的几只灯泡照的亮一片,暗一片,灰蒙蒙的,没有星星,有照着航线一丝不苟飞行的飞机在我们的操场上发发出一点红光。我问坐在旁边的他,问他我们以前是不是经常走在一起,他说没有。他可能是发现我的表情有点不对,连忙改口说了一句,“其实还好”。我讲了我和他以前的一些事,一边说着,眼睛一直看着他,想在他的脸上找到某种东西,我不知到我要找的东西是什么,可能最后也没有找到,我有点失望的把头低下去,不再看他,也没有心思再去听后面的话,他说其实在分班的时候,他想,只要有一个男生和他分到一个班他就满足了,但后来想想和我分到一个班真的有点不大好,我知道他话里的意思,没有去打断他,他继续说,在那几天他一直等着我去和他说话,但是我就是没有理他,他本来想试一下看如果故意不理我,我会不会和他说话,没有想到我真的就是一直不讲话。我听到这沉默了,其实我一直很害怕自己变成那种阶级性友谊的最末级,但是真的发生这种事我真的除了跑其他什么办法也没有。
我在那天晚上就想明白了,他其实和我之前一直认为的样子不同,他是一个很善于交际的人,但这些交际碰不到他的内心,他不会把自己的内心掏出来交朋友,他只会是在维护自己自己利益的同时,合理的利用好身边的人,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他一直很清楚,可惜的是他也把我认错了,我承认我是想要朋友的,但这并意味着我就会一味的忍让,在确实没有希望得到一点点的正向反馈就会去无条件的伤害自己,老老实实的去维护这种关系,这根本就不叫交朋友,这叫舔。所以你说我为什么要舔你啊?舔你我有什么好处?凭什么为了你我就要牺牲掉我的时间,我的精力,来委屈自己?一天到晚好像我不陪你做点什么事我就像犯罪了一样,摆着一副“司马”脸,就好像我会因此感到内疚一样,马的,在我活了将近16年的人生里就没有见过这样恶心的人,草。
在后面的一天,我不在浪费我的时间去等他,陪着他去做任何事,我开始按照我自己的规划生活,我走在不知道每天会踩多少脚的水泥路上,感受着太阳的光从树叶间照到我的脸上,眼睛的微微刺痛感和脸上若有若无的瘙痒感,让我第一次觉得,活着真爽。人就是这样的,不是因为有互相需求的关系是不可能不付出一点东西就可以把关系维持下去。在最后的两天我把生活彻底的还给了自己,我开始渐渐释然,我不知道我接下来要面对的人是什么样的,但是我知道,在此时此刻,我是自由的。
我或许不是很适合被当作是一个朋友,这点我明白的。

怎么说,就是刚才我在刷youtube看到有博主在发甲骨云的白嫖视频,虽然我知道要信用卡但还是手欠点进去看了一下,然后找到了可以用paypal的方法,然后发现绕来绕去还是要用信用卡,所以就放弃了应该又是一两个小时浪费了。
其实我是知道的,这些免费的东西就是有一定的限制的,有一定的难度的去获取的,但还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搞了一下,有点小难受